1、关注院校动态
对于多数考生而言,暑假期间除了保持一个良好的复习状态之外,那就是一定别忘了要及时关注研招网、目标院校公布的最新考研动态。
大家都知道,到了暑假期间,专业课的复习也就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尤其是对于最新信息的捕获与把脉,对于考生而言都是暑假期间专业课备考的一份子,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招生简章的陆续公布,这些信息对大家的录取率等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可能今年扩招了呀,推免占比变低,或者你心仪的导师今年不带学生等等都还是挺关键的信息,所以值得关注。
2、掌握出题规律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恐怕第一步莫过于研究出题规律,把握专业课复习重难点了,小伙伴们如果实在没有复习的方向和思路,那不妨找一下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尝试着做一下专业课真题,把握一下专业课的出题模块与类型,摸索一下出题技巧与规律。
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课出题的趋势和重难点,也才能更好地安排暑期的复习计划和进度。心中有所把握,才能走得更远。
3、利用学姐/学长笔记
到了暑假期间,对待专业课的复习要重视起来了。对于考生而言专业课要有技巧地进行复习了。
当然,除了做真题熟悉专业课的出题规律和做题技巧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搜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譬如在考研论坛或者院校考研群里搜集历年学长学姐有价值的参考笔记、参考书等等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也不是完全照别人的笔记来做,吸取别人的思路,找出重点难点努力攻克。
4、养成做笔记习惯
除了尽一切可能搜集学长学姐的笔记、参考书之外,考生在专业课的复习中一定要学会有技巧的复习,譬如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就是最重点的一条。
考生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它不仅能帮助考生有效梳理易混点、易错点,记录考试重难点,还能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很轻松地了解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进而查漏补缺,高效地进行系统复习了。
考研备考期间各个时间段不同的应对方法
起步基础期(-至6月)
在起步期,考生对考研信息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客观上难以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各种各样的考研书籍,各种各样的考研广告,各种各样的考研讲座,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考研人的平静心态。
强化期(7月至8月)
因为复习时间集中,其它学习任务最轻,暑假便天然地成为了考研复习的黄金时间。这一段黄金时间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下一轮复习,并与最终的结果紧密相关。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两个月的复习时间呢?一般而言,有三种基本复习模式:
(1)完全自我复习。
适合那些基础较好、对自己超级自信的人。采取此种模式的考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选好过硬的复习用书,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二是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强,不要让其它事情如恋爱、出国等影响复习计划。时刻提醒自己: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在暑假之初先进行自我复习,然后在后半部分时间里带着问题上一个质量有保证的辅导班。
这种模式适合于暑期参加英语、数学强化班的学员,以及准备参加下半年政治强化班的考生。当然,前期的复习也要高效率的进行,最好能将上课内容过一遍,找出其中的困惑点和自己认定的重点。
(3)先上辅导班,然后再进行自我复习。
这种模式适合在暑期上强化班的考生。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期的自我复习中要整理归纳并消化辅导班上的内容,毕竟短期的强化辅导班节奏快,强度大,内容密集。很多时候考生只能一边简单理解一边做笔记,很难在课堂上就所上内容当场消化掉。
巩固期(9月至11月)
巩固期的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复习所有内容,可以看作是整个复习的成熟期。这个阶段另一重要任务是稳定自己的心理,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因外界的干扰或复习进程不顺的打击而丧失斗志,自己打败了自己。找一个固定的复习场所,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考友,安排好复习进度和复习内容,静下心,专心复习。将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摆正自己的心态。
模考期(12月开始)
模考期一般在12月份,既可利用复习资料进行自我测式,也可参加模考班。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真实模考时有正式考场、监考人员、正式答题卡和答题纸,有实战演练的临场感;二是模考班实行阅卷、讲评,参加者可根据平均分估计自己的应试水平。专门设立模考期的意图在于正确评估自己的真实水平,做到心里有底;同时通过模拟的测试,找出己的薄弱环节和欠缺的方面,进行最后的补缺补漏。
冲刺期(12月至考前)
冲刺期各科均进行第三轮复习,重点放在全面梳理知识点、强化答题、解题技巧,查漏补缺等方面。另外,时事政治内容也基本确定国,应进行高效的复习。本阶段要避免题海战术,关键是找一些切实有用的内部冲刺资料、模拟资料来训练就可以了。
参加串讲、冲刺班也有很大好处,特别是政治,因为涉及时政问题,尤为必要。当然,临考心态的调整也十分必要,自信一点,不去过多的思考诸如考不上怎么办的消极念头。
总之,复习时间的分配要遵循突出重点、弱项倾斜的原则,切忌"平均主义",将时间分割得七零八碎。具体到每一天复习时间的分配,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时间分割得太零碎,否则就只看见忙忙碌碌,桌子上堆满了各科书籍,却根本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