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线 > 考研调剂  > 考研经验

二战西安交大新传,初试400+超干货经验分享

时间:2019-04-24 15:55:46     作者:考研招生在线
 摘要:新闻传播专业作为比较热门的专业,每年在报考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的同学报考,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同学,都可以看一下这篇新传考研400+的超干货经验分享。

  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本科北京某211院校英语专业毕业,大四的时候考上了北大的经济学本科双学位,一战北大汇丰财经新闻专业初试分数400+,其中两门专业课都135+,初试排名第10(当年招收5人左右),复试被刷;二战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初试分数同样400+,其中专业一126,专业二137,复试成绩加总后排名第3成功上岸。

  ►目标院校选择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第二年选了西交大?其实是因为毕业一年后我就与现在的老公结婚了(害羞脸),然后因为我先生在西安稳定了工作,同时我俩在西安逐渐地安家稳定下来了,所以我就准备考回西安,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学业追求,也可以方便照顾自己的家庭。可能是因为第一年考北大汇丰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比较有信心吧,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名校情结严重,所以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集中了西部最好最多资源、最优秀的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之后也在开讲啦看到过西交大校长王树国教授的经历讲述,感觉很震撼,校长的很多讲解让我对西交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这个学校有了更深的认同感,所以之后考研过程中也没有什么犹豫,就只想考上。

  所以在这里也要说一下,对一个学校的认可度、十足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最好在暑假结束之后就不要再更换目标学校了,不断地纠结和飘摇不定会浪费很多时间,也会让陷入无端的迷茫和自我怀疑期,与其纠结不如迅速准确地确定目标,并认可自己的选择,然后多看书!多思考问题!总之,选择目标院校既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自己(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否则你会浪费很多时间,也就是有可能多考个几年吧),既不要太好高骛远,也不要过度纠结,选择了就勇往直前。

  ►初试中专业课的准备

  因为自己有过两年的新传备考经历,所以我就结合着说。其实新传的知识都是相通的,虽然每个院校参考的书目会有所不同,考试的真题也不尽相同,但是事实上当你真正融会贯通后你会发现基本所有院校考新传专业的题你基本都可以答上来并能够答的很好。

  第一年北大汇丰的新传考研学习经历给我第二年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让我将一些很难啃但很有用的书目全部都梳理总结出来,也让我知道该如何学习新传知识、如何思考、如何答题。因为第一年复试没有逆袭,所以自己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更加积极地看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眼界,提升自己思考问题角度的多样性,同时将专题也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进行思考、总结、梳理。

  1.专业课阅读书目(按照我第一年至第二年阅读的顺序进行介绍)

  ►第一年:

  4月中旬—6月中旬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休闲与基础读物,很好读,有利于跨考者对于新传的了解、培养传播学素养、产生兴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最基础的书目,适合刚入门跨考的新手,都是基础知识,我看了2遍,第二遍梳理出一版笔记(第二遍在9月份读的)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较为基础的一本新闻学知识的书,有利于了解中外新闻学基础知识,建议搭配圣才的笔记有重点的看

  6月中旬—8月底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很厚的一本书,内容很详细丰富,但是我觉得可能是英译中翻译的问题,有些话看着很别扭、很啰嗦,所以我当了解补充读物、去提升我的传播学积淀与素养,没有梳理内容,也没有刻意去记某一个知识点

  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内容比较简单的一本书,比较基础,有利于了解美国新闻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例子也比较生动,所以读着很快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传播学最经典、梳理最清晰、有拓展性的书目,复习宝典,适合中后期复习使用,需要有一定的传播学基础与积累,否则很难啃,我自己看了两遍+,最终以此为基础按自己的逻辑梳理出了一本现在一直还在用的笔记(第二遍在9月份读的)

  徐泓《新闻写作教程》:非常基础而又通俗易懂的新闻各种体裁的写作教程,案例很多,但都偏向于90年代的稿件,所以看起来也很快,当作读完刘海龙大大的那本宝典的调节

  塞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传播学理论历史渊源与发展的梳理,同样当作传播学的补充读物,有利于了解传播学知识点的背景与细节,有一些知识内容是郭书和刘书中没有的,或者只是简单提了一嘴的,所以读一下加深印象

  北大21世纪路劲财经新闻书系《财经新闻21讲》:一些财经资深记者和企业中高层的演讲分享与问答合集,读后会收获到对互联网以及金融行业很多新的观点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作为后期的休闲读物,因为郭书和刘书中总是提到这本书,所以就花了三天时间粗略看了一下,作为观点的补充

  李琨《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讲解简单,阅读难度比较低,作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读物,可以对接下来研究方法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9月初—10月中旬

  再读了一遍郭书与刘书,同时这个月基本上都在总结笔记、归纳梳理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好难啃的一本书啊,因为时间有点紧张我前面的部分粗略地读了一下,然后把具体讲“网络社会”“无时间的时间”与“流动的空间”“弹性时间”等这几个概念的部分详细读了一下,同时搭配相关论文和豆瓣书评进行理解,在理解现在的网络社会和答题中都很好用

  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作为对新媒体与网络新出现的知识的补充,但是素材略微又些陈旧,主要是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太快,最好用彭兰那本最新的

  10月中下旬—11月下旬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因为北大新传很看重研究方法这一块的考察,所以这个月重点攻克研究方法,主要是划重点、理解、背!

  11月下旬到12月:

  传播小王子《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作为一个复习的提纲,我觉得不需要背诵他的观点分析,最好当拓展以及自我检测、复习、梳理使用,也就是划出比较新颖的观点,然后按自己的逻辑重新思考与分析

  董璐《传播学核心理念与概念》:主要在后期当辞典使用,对新的概念进行补充,在旧的概念忘记之时方便查阅

  ►第二年:

  4月中旬—9月中旬:

  杨伯溆《超越孤独: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拓展读物,加深新传素养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对传播学渊源人物有更深的理解印象

  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

  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原名《未来是湿的》,很生动,因为在论文与教科书里经常被提到,读后会对答题很有用

  德波《景观社会》:其实比较难读,很生涩,德波是情景主义学者,所以比较难理解内容中的一些思想,配合豆瓣书评进行阅读理解,做题中经常使用相关概念

  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拓展读物

  丹·席勒《信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丹·席勒是政治经济学派中提出媒介帝国主义的席勒的儿子,因为自己对政经学派比较感兴趣,当补充兴趣读物

  温伯格《知识的边界》:拓展读物,读后对整个互联网世界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后续答题、思考信息社会等概念的帮助非常大

  小结:有了第一年扎实的新传基础,这段时间就主要集中于课外阅读,加深自己的新传积淀与素养,自己本身也非常喜欢读书,所以疯狂地读了很多书,其实还读了很多社会学著作和反应社会现实的文学类经典小说,这里没有一一列出。

  个人认为,首先如果你是二战,同时一战时也是认真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还算可以,其实没有必要特别早就开始应试冲刺式地复习,长战线复习会让自己很疲惫同时成长收获也会很小,所以不如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加深你对这个学科的理解与认识,积累更多的观点,或者去做一份相关的实习真实地体验一下新传的工作与现实发展(比如我自己第一年落榜后也去新浪微博实习了两个月),或者去大学里听一些感兴趣的传播学、社会学课程(比如我自己第一年落榜后在北大听了一学期杨伯溆老师的新媒体与社会的课程,收获很大)。

  其次,如果你想要初试成绩、专业课成绩很高,与别人拉大差距、对同一道题同一个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更独到的见解,让你的回答更有逼格,更有力量有支撑,那么在前期一定要多读书,沉淀自己新传知识素养的同时积累各种观点,也许有些概念不读相关的书也明白,但是相信我,读了书后对某一概念的感觉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9月中旬—10月初: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一直是新传届的女神,所以这本书既非常的接地气、对互联网各种现象分析的特别全,而且观点总结还十分有逼格,所以这本书堪称网络传播知识的宝典,我自己是读了两遍,第二遍开始结合自己的专题与逻辑总结笔记,帮助十分大!

  2.需要背书吗?

  我自己是从来都没有背过某一本书的,因为真的不擅长背诵,觉得这个过程太枯燥了,我更喜欢思考、梳理自己的逻辑框架与笔记。首先我觉得单纯机械性地背书会很痛苦,也会陷入背了忘、忘了背的死循环中;其次我觉得不是每一本书、每一个内容的安排、每一句话都是符合自己逻辑与习惯的,所以对于重点书籍我都会在第二遍总结笔记的时候完全把这本书的内容打散,然后按自己的逻辑、框架、思考方式重新总结与组装一遍,然后在不断翻看自己笔记的过程中记忆知识;最后我觉得单纯地背诵书本内容是对别人观点的复刻,而不是理解后自己的内容,我自己很喜欢加入自己在其他书本资料中看到的内容进行补充与理解,最后将知识变为自己大脑的内容。

  但是!并不是说不需要记忆,因为例如研究方法相关的概念、新闻与传播概念的专业性、学术性表达,还是需要去记忆和背诵的,只是说不要死记硬背、去简单地把参考书背几遍。

  3.需要有自己的笔记吗?笔记重要吗?

  一定要有自己的笔记,这个很重要。我自己的话,笔记会分成好几本、好几种,第一年先是按郭书总结了一版最基础的传播学笔记,然后又按刘书总结了一版更全面深入性的传播学笔记;第二年因为有了第一年的基础,自己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总结了两本各个传播新闻学专题的笔记(例如媒介融合、数据新闻、短视频、新闻伦理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按自己的逻辑梳理出背景、原因、特点、正面影响、负面效应等点,有些是列关键词,有些是写核心句,尽量囊括我所想到的所有点,所以后续相当于我初试和复试的宝典。

  第二年还做了一个热点现象问题的笔记,这个笔记比较简单,只要发生了热点现象我就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思考一下,同时把公众号中别人想到或者总结的比较经典的观点理论与话语记录下来,觉得有可能成为考试评论的会记录经典的题目(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不管好坏其实看过后就忘记了,有的时候想起来想要用的时候它又淹没在茫茫信息大海中,很难找,即使收藏了还要再重新阅读一遍内容寻找,很费时间)。

  我的笔记有手写的也有电脑打字整理的,我会随自己的感觉与习惯的方式进行。虽然我之前看经验帖中很多师兄师姐都建议总结笔记不要在乎形式,但可能我自己有轻微的强迫症吧,还是会总结地较为美观,方便自己迅速定位查看。

  4.11月份到考试之前怎么复习冲刺?

  我的话11月份到考试前专业课的复习主要集中在:总结专题笔记、读论文、疯狂练习答题与模拟中。首先总结专题笔记,其实总结的过程也是梳理答题思路、从各个角度复习知识点的过程;其次,在论文中掌握最前沿的理论发展动向、补充自己的观点以及将漂亮的核心句、小标题啦都会自己总结摘抄下来然后在答题实战中一旦有机会用上你的回答就会非常经典;最后,疯狂的练题,一定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缺席专业课模拟,同时其他院校的初试题啦什么的都可以练习,总之不管是总结笔记还是练题都是输出的过程,不要只看不动手,也不要一直单纯地看书,输出与输入相结合才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也会慢慢找到答题的感觉,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节奏与风格。

  我自己的话模拟测试都是按照考试要求的时间,并且手写,要求自己3小时答题纸(B5大小)写够12面+。平时练习题的话一般使用电脑打字,速度快、节省时间同时方便修改,练习题一般更多地列核心句、关键理论等,不会完全展开来写,更多地梳理自己的答题思路。

  最后就是睡前浏览新传的公众号,除了觅游、瓦叔、***这样的新传考研公众号,我最经常看的是北大新媒体、知著网、全媒派、红辣椒评论、钛媒体、明德新声等公众号内容。

  ►关于英语、政治

  首先政治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感觉自己不是很适合这个学科吧(笑哭脸),第一年59,第二年65(捂脸),虽然第二年我每天都花一上午,学3个多小时,肖秀荣什么的1000题、冲刺卷啥的都刷两三遍,最后还买了各种其他名师的冲刺卷,以及冲刺阶段还报了西安的一个政治考研班,考前一天仍然坚持背大题到凌晨2点,but!虽然考完后感觉还不错,最后只有65分(暴风哭泣),可能没缘吧,以及学习政治的感觉没到位。

  其次英语的话虽然自己本科是英语专业的,改过的英语考试都通过了,但是英语也不优秀,两年英语都是只有75+。如果你通过了英语四六级,那么说明你英语基础过关,考研的话英语主要集中于做真题就好,不需要每天都做一整套,我一般是第一天做完型+3篇阅读,第二天剩下的另两篇阅读+翻译+对答案修改,第三天作文以及看参考范文+总结整份卷子的不熟悉不认识的短语、单词。学硕的卷子做了一部分,但是专硕的卷子全部过了一遍。

  但是说实话第二年我的重点放到了政治和专业课上,英语上花的时间少之又少,基本每天能做个一两篇阅读或者做一篇翻译来保持语感,冲刺阶段隔两天会背一下作文范文,然后大致写一下。第二年还买了丁晓钟的《英文外刊精编》,就是考研英语的题源文章吧,分析的很细致,很有帮助,主要提升阅读语感、积累词汇短语、练习翻译,但要坚持看(阅读难读也不是很低,建议英语基础差的还是乖乖背单词、夯实基础吧)。

  ►关于复试

  1.成绩下来后就要循序渐进地开始准备复试

  完全准确的复试通知下来到进行复试中间的时间一般短则一星期,长则两三个星期吧,所以如果等准确的复试通知下来再准备会很仓促,所以一定要在成绩下来后对比往年分数线,然后循序渐进地开始准备复试。

  第一年因为担心自己政治不过线、排名不靠前所以成绩下来准备复试有些三心二意,导致复试通知下来后我准备的非常仓促,专业课也复习不充分,同时汇丰的复试是直接一场10分钟面试定生死,所以即使初试分数很高但因为初试排名不靠前、当天发挥也很平淡最终当了炮灰。

  第二年的话因为考下来感觉还不错,预期可以进复试,所以就开始慢慢准备了,比如说完善简历、写给老师发的自荐邮件、总结一下热点、整理一下公众号经典内容和理论、看一些相关的新传书籍和社会学书籍等。成绩下来后,因为初试成绩很高,排名也很靠前,单科也没有闪失所以就立即进入了复试状态(当然这中间我因为结婚还忙乱了两场婚礼,婚礼结束后应该是成绩出来的第三天就开始安心复习)

  2.一定要努力把初试成绩考高,复试的逆袭很难

  每年都有很多逆袭成功的同学,比如说初试分数擦边进复试然后复试成绩第一、第二最后成功逆袭啦等等经历。但我想说,这样的逆袭真的很难,首先你可以问一下自己,你有逆袭的资本吗?比如说,本科学校很牛?大学期间GPA高到恍瞎老师的双眼(笑哭脸)?本科期间做了很牛的科研项目?和老师或者自己发表过很牛的刊物论文?有过很牛很高大上的实习经历?自己的临场发挥、演讲能力超乎群众?等等吧。

  一般来说初试成绩高的学生其实能力都不会很差,所以如果你初试成绩、排名不靠前,同时你的复试表现是正常水平,即没有超常也没有失常比较中庸,那么不好意思,你就是炮灰。比如我的第一年就是,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复试表现没出什么问题,因为自己本身就很健谈很开朗,所以感觉复试当天整个的氛围很好,回答也很流利,抽到的专业课题还是之前准备过的回答的也很全面,but,因为初试排名靠后,同时自己的学历背景、实习经历在进入汇丰财新复试的同学中并不突出,所以即使表现正常但赤裸裸地充当了炮灰(感受一下,当年唯一逆袭成功的是我后面一名的人民大学小哥哥,有法国交换留学背景,同时实习也都是外企)。

  总之,要么初试成绩高,要么复试表现超常,要么背景经历非常非常优秀,you choose。

  3.复试的重点集中于专业课与简历问题梳理

  简历和个人陈述的完成、修改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认为不要过度纠结于此,不要过度在乎于其中的形式,重点突出、话语简洁明了最重要;个人陈述的话要将自己选择此专业、为此专业做过的实践与努力、想要坚持此专业的前因后果都讲明白、逻辑都梳理清楚,也要将自己的收获都个性化地展示,千万不要成为个人经历的堆砌(比如,大一我干了什么,大二干了什么等等),这样就会非常枯燥,也很没有意义。

  还有就是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个人建议将个人陈述可以当作和简历一样的资料在面试当天发给面试的老师,因为在今年西交大的面试当天,我们临时取消了中文自我介绍的流程,也就是把个人陈述的环节取消了,所以这样就会让你想展示的前因后果无法解释清楚,但是我准备资料的时候还是将自己的个人陈述打印了很多份,同其他资料一起交给老师了,这样老师如果翻起来也会更加了解我,弥补我在面试时候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据我了解,其他同学应该都没有打印个人陈述),所以即使觉得取消这一环节还觉得不那么亏。

  复试的重点、大部分时间的投入还是要放在专业课中。首先,笔试中专业课的部分占了很大比例,面试中更多的也是对专业知识的考察,虽然初试成绩比较高,同时专业功底也比较扎实,但是准备期间仍然没有放松,在复习专题笔记的同时也看了一些老师的论文、最新的研究、看了很多拓展的书、继续紧追热点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练习了很多相关的专业性题(我都会将自己的答题思路写下或者总结在电脑中,而不只是嘴上或者心里想一下);其次,要梳理个人简历和陈述中的内容,把自己的每一个经历的前因后果以及收获都梳理清楚,对写在简历和说出来的每一个字负责,而不是对于自己的做过的实习或者项目、擅长的技能被老师问起来都一脸懵逼。

  4.复试准备中看过的书

  复试的准备中我仍然看了一些书,作为保持新传感觉、能够在笔试和面试中答出不一样观点的基础。比如说我看了刘海龙的《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邹振东《弱传播》(太厚了,看了一点点)以及卡斯特的《认同的力量》,复试中自我感觉也用很多看到的书中的观点思想解释了相关的题目,算是能和别人稍有区分度吧。同时复试英语的准备主要是每天练1—2篇的六级英语听力,然后练习一下英文的自我介绍,最后就是看美剧(《破产姐妹》是我的最爱,也是借着学英语的噱头来追剧)

  5.面试当天

  其实无论准备的怎样充分,面试当天都会有很多你意向不到的情况,同时也会被问到一些你意向不到的问题。比如说今年面试当天有同学抽专业课的题抽到了之前完全没见过的题,被问到了研究方法中很难的问题,或者像我自己在回答完专业课的问题后老师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我北大双学位上面,我准备了很多经济和传媒相交叉以及宏观性的知识(比如说用经济学知识解释一下中美贸易战啦,如何用经济学中的知识解释新媒体现象啦等等),但老师第一个问题直接问了我我经济学中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OMG,别问我答的怎么样,的确忘记关系,本来还想扯点相关的经济学知识,但是被老师打断然后追问二者关系,我解释完两个基本概念后继续被追问,快哭了),然后院长感觉有点不屑地(可能是我观察有问题,我感觉老师有点嫌弃我,但在场的师兄和我说院长在和我开玩笑)问了我为什么从英语跨到经济又来学新传(what?你们不是很喜欢跨领域人才嘛,我就是喜欢新传呀……)总之,总会被问到“奇葩”问题,但是我觉得要放平心态,保持和老师交流的心态去沟通,把自己能够准备的做到最好就足够了。

  ►关于放松与时间安排

  最后说一下休息与放松,看了我以上疯狂地看书、写笔记、练题学习的日常肯定会好奇我有没有休息放松。只要合理安排时间,规划时间肯定有时间放松休息。首先我从来不会早上六七点起床背单词背专业课、抢图书馆等等,相反我会睡到早上10点左右(笑哭脸),虽然我曾经挣扎过早上8点起床学习,但是每一次都失败,或者起床后学到10点多要睡一个回笼觉,但是10点起床后我中间是不会午睡与长时间休息的,一般都会连续学3个小时然后吃午饭,再继续学习。学到下午六七点,要么做个饭放松一下啦,要么去健个身,要么和我先生出去吃个饭,周末也会看看电影逛逛街,要么单纯地和我先生聊聊天看看电视。

  所以其实复习的时间安排时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进行调整的,不是说每天抢图书馆座位、早上非得6点之前起床学习或者熬夜学习才能考上的,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时候可以十分精神、有效率、投入,别只是让形式上的努力感动了自己。但是在考试前两个多星期我还是坚持将生物钟调整到和考试时间基本一致的步伐。

  说一下我放松时候看的节目,首先考研之后可能思想也比较成熟了,我非常不喜欢追什么言情剧呀、韩剧呀,觉得非常浪费时间,还会在看后学习时总是回想剧情;其次,因为考新传我觉得各种综艺啥的都要看看以便好分析热点文化现象(坏笑表情:又是一个看综艺的借口),所以我喜欢看各种综艺,看的时候也会脑子里大致分析评价一下,好看流行在哪里,或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等等;最后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有态度有观点甚至有一些偏见的节目,所以比如说许知远的《十三邀》、高晓松的《晓说》都是我很喜欢看的节目,既放松了而且还觉得收获很大,对我的视野和观点提升很多。

  近万字的经验总结帖终于总结完了,之前看很多经验帖都会在开头或者结尾说一句类似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幸运”,但我并不想说得到现在的成绩仅仅只是幸运二字可以总结的,运气的确重要,但是你每认真踏实努力地走一步都是为你的运气加持,对每一个疯狂努力并最终获得成功的自己说“这都是你应得的,你值得你现在拥有的!”

  最后,真心感激我的父母、我先生对我的无条件全力地支持。因为离开学校后的考研无论是对经济花销还是对家人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与博弈,同时我先生在我复试中简历和个人陈述的修改指导中给了我很大帮助。
在线报名申请表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传10个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