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实力雄厚,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等级,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并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共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之“甲骨文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教育部语用司、国家语委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北京市语委研究基地“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6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创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1人。国际高层次人才2人。校特聘教授6人,燕京人文讲席教授1人,燕京资深教授2人,燕京学者6人,青年燕京学者7人,青年燕京学者培育对象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9个。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岗位多为大中小学教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类岗位,社会声誉良好。
文学院定于2023年7月10日—7月12日举行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组织全国范围内对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有兴趣的优秀本科生120人左右进行集中学习和交流,旨在促进大学生对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特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了解,促进中文专业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首都师范大学的了解和认识。暑期夏令营将为表现优异的营员颁发“杰出营员”和“优秀营员”证书。
活动时间:
2023年7月10日—7月12日
活动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3号)
报到安排:
7月9日下午报到,领取材料、营员服装,办理入住。7月12日下午结束。免费提供营员活动期间的食宿(住宿时间:7月9、10、11日,共3晚)。
活动内容:
1.开营仪式与合影;
2.“首师中文弘道修文大讲堂”系列讲座;
3.学院介绍、招生咨询;
4.在校生与营员交流;
5.导师与营员对话;
6.营员工作坊。
注:
1.本日程为暂定计划,具体日程以实际安排为准。
2.夏令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首都师范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无故缺席者将被取消营员资格。
3.未尽事宜将不定期在学院官方网站公布,请密切关注。
申请资格:
1. 将于2024年毕业的全国高校全日制本科生。
2. 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文史哲基础或者辅修过相关课程;有意选择文化产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亦可来自文化产业管理、戏剧影视文学等相关专业。
3. 有志于进一步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4. 本科前3年(或前5学期)总成绩排名在该校同年级本专业前10%之内,专业必修课成绩均为及格以上。
5.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550分(含)以上或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6分(含)以上,其他语种参照英语成绩等级。
6. 遵纪守法,严守学术道德规范。
申请材料如有虚假,将取消申请人由此获得的一切利益,并保留追究申请人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