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线 > 考研备考  > 考研数学

数学三143分经验,数一数二同样适用

时间:2019-06-13 16:08:36     作者:考研招生在线
摘要:2020考研需要考数学的同学,如果想要考高分一战上岸,那数学成绩必须不能拖后腿。数学复习不仅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间还需要有效的方法才行。这里有一篇浙大准研究生数三143分经验贴,数一数二的同学也同样适用。

  学长19年考研,一战总分425分,成功考取浙江大学金融硕士,其中数学三143分。

  数学是我考研期间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门课,当然,最后也是考到了140+,助我一战顺利上岸。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弟学妹们可能也有所耳闻,这几年从全国来看考研难度是直线上升的,无论你考哪个大学或专业,无论你是数一数二还是数三,数学成绩对你能否考上目标院校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我考的是数学三,但我认为这篇经验文章同样也适用于数一数二的同学,其实本质的学习方法都是共通的。

  【文章目录】

  一、我的基础

  二、前期——怎么正确打基础

  三、中期——真题怎么有效利用

  四、后期——模拟题训练方法

  五、培养计算能力——你真的是粗心吗

  六、考场实战经验


  我不会把考研前中后各阶段的时间规划的很清楚,一来我记得没那么清,二来也没必要,我从来不去做精确到每一天的计划,考研它本身就是一个不精确的事情,大致上把进度抓牢就可以了。

  一、我的基础

  想知道一个学长或学姐的数学基础其实参考她的高考成绩会更有意义,大学里的期末考试我想大家都懂的吧。

  我是浙江考生,15年高考数学122分,当年全省的数学平均分是82左右。所以我的基础谈不上很好,但也不算很烂。

  我本科就读于东华大学,本科学的先是高分子材料后转金融,大学学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但分数没意义,因为试卷难度和打分松紧各个学校千差万别。

  二、前期——怎么正确打基础

  基础绝对是现在考研数学的重中之重,拿今年的真题来讲,试卷里绝大多数都是基础题,对平时重视基础的学生来讲,是送分题,而对那些眼高手低,整天盲目刷题不会总结归纳的同学来讲,就是送命题了。

  这里的基础包括两点,一是对书本基础知识点和经典题型的掌握程度,二是计算能力。能够通过几个月迅速提高的是前者,我也会重点介绍。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我放到后面再讲。

  (1)参考书

  我打基础只用了一本数学全书,注意,只有它,我没看过名师视频,也没有看教材,也没有用过你们问我的1000题,660,1800等参考书。

  李正元的复习全书,我认为想考140+的,拿它来打基础已经足矣,别再扯什么哪个老师线代好,哪个老师高数好,都是浮云,认认真真琢磨透一本才是王道。别的全书我没用过不好评价,但我认为买哪本热门全书都可以,都是名师,做透一本就行。

  如果说你学过数学,那此方法我推荐。如果你真的基础很差,本科阶段也没上过数学课,那么建议你看主流名师的视频起步。我为什么不看视频,是因为我看视频会犯困,而且我去自习室也不带手机,所以我不适合看视频来学习。但你适不适合看,学长就不知道了,所以不要一棍子打死说视频没有用,这种说法都不客观。

  但是无论你基础怎么样,教材我还是不推荐看,因为教材是针对大学教学的,从应付考研来讲,全书和视频相对来说针对性更强。

  有同学问我,只看全书有些理论的原理不懂怎么办?学长当时是白天把问题记下来,晚上回寝室用手机百度,那些大佬给的解析其实比教材更浅显易懂。

  (2)时间分配和具体学习方法

  我对基础阶段的核心观点是:一本好书做多遍,总是比买很多书但勉强翻一遍效果要好。

  ►第一遍

  4–6月份,每天早上9点–11点,再加上整个下午全部用来刷全书。刷第一遍全书很痛苦,注意,是那种会让你弃考的痛苦,真的很无奈,对自己智商各种怀疑,所以在开始之前你就要做好被蹂躏的心理准备。

  为什么痛苦?有两点,第一,你记不住知识点;第二,就算记住了你也做不来题。然后同学们要问了,学长是怎么克服的呢?

  答案是不克服,束手就擒。第一遍本来就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你要是第一遍就能轻轻松松做完它,那么请出门左转去保研。

  做第一遍全书的时间控制在三个月以内我认为都合理。而且也不用去制定每天做多少任务这样的计划,因为你根本没法预测。全书有几节比较简单,我一下午能做十来页。但有几节很难,我可能一天只能做两三页。这都很正常,碰巧某一天的不顺心并不会阻挡你追逐梦想的步伐。

  下面说说我的做法:先看完这章的知识点,脑子里有个大致印象,然后遮住答案去做全书例题,我一般都做不来,但我会先思考一会儿,然后看答案。有些题目答案也看不懂,没关系,把时间花下去怼它,怼清楚为止,然后草稿纸上自己再做一遍,这样下来,这道题目你算是“做过了”。但仅仅是做过,离掌握还差的远。

  ►第二遍

  7-8月份,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的画面显然是熟悉多了,但很多题目还是没思路,有思路还是会做错。这其实是不熟练的缘故,带着焦虑和梦想我又做完了第二遍。

  两遍下来说实话,自己心里对数学还是没底,看到新的题目心里还是慌,脑子里没有那种属于自己的解题思维体系。我想了很久,我认识到一个问题,其实这本全书的价值我只挖掘了50%都不到,我是继续把这口井挖下去呢,还是重新找块地挖新的,想必是个明白人都懂。

  所以我仍不敢放开这本秘籍去做新的习题。

  顺带说一下,刷第二遍全书是我考研期间最痛苦的一个阶段。何出此言?因为第一遍的时候我知道,从0到1很难,我做不出来题目是情理之中,我原谅自己基础差,我原谅自己悟性低。但第二遍是有第一遍基础的,可现在很多题我还是没头绪,还是有很多计算错误。我一度陷入迷惘,我失眠我吃不下饭,我很害怕自己真的不适合考研,我这个智商可能就是重在参与,当个炮灰罢了。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自己在这个阶段也经历了心态炸裂,因为无效的焦虑而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做题时间。别的鸡汤不多说,希望大家在这个阶段尽量去克服不必要的焦虑,即便不能克服也别随意弃考。你难别人也难,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无不经历那痛苦磨人的一程。

  ►第三遍

  8月份回学校之后,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全书的知识点全部以问题的形式摘抄到一个小本上,以后我就不拿厚重的全书来复习了,我会直接看小本,通过思考那些问题来回忆知识点,记不起来就翻书。

  这个突然领悟到的方法简直好上天了,它好在哪里呢?

  因为我们直接翻看全书的时候是很舒服的,脑子不用怎么思考,眼睛看到什么就默认已经掌握了什么,这其实有很强的欺骗性。你可能不信,那不妨先看完一个章节的知识点,然后关上全书,拿张白纸出来,把你认为记住了的知识点全部默写下来,看看自己能写多少。我试过,跟便秘一样难受。

  而小本子的好处在于能让我不断思考,人一旦思考就极有可能进步。经过两三遍的复习,整本书的知识点感觉像是刻在我脑子里一样,看到一道题目脑子里可以轻松浮现与它相关的知识点,解题速度大幅提升。

  另外,在此期间题目还是要做,全书配套有一本习题册,我那段时间挑着做了一些题目,因时间问题,没有全部做完。

  ►小结——别走极端

  这样三遍下来,数学的基础可以说是蛮牢固了。但是注意!你离目标还远着呢,别妄想刷三遍全书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不可能的,你会做新的难题吗?你做的够快吗?快了的话正确率高吗?其实这个阶段你都不行。

  “刷三遍全书=能考高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且不说这三遍刷下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领悟,就算你是150分的苗子,光靠这本全书你去参加2020年考研,考个90分估计也够呛。没办法,全书的性质和地位摆在这里,仅仅是基础用书。

  所以啊,你还得往下看。

  三、中期——真题怎么有效利用

  记住,真题是最宝贵的资源,为什么?因为出这些真题的老师跟2020年数学三命题组是一伙的,即使不是原班人马,但也是相通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连这些真题都不重视,你还想重视啥?

  (1)参考书

  我买了两本真题解析,张宇那本好在比较全,87-18年的真题都有。李正元那本好在细,解析会更详细,解法更多,并且会补充很多数一数二的真题进去,但只有近15年真题。用两本的好处在于可以开阔解题思路,积累更多解题方法。

  (2)时间和任务分配

  9-10月份,一天做一年的真题就行了,我是放在每天早上,三个小时之内完成,其实一般不用,做完就自己校对,订正,摘录错题。

  (3)错题本

  重点说下我的错题本:它的价值在于摘录了我不懂的东西。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我和不懂。解释一下,首先,它们必须是你自己的盲点,而不是别人的。其次,它们一定是那些颠覆你认知的,让你看完答案后咬牙切齿的题。把这些家伙摘出来好好弄清楚并勤温习,这就叫进步学习法!

  以我的错题本为例(内容不重要),左边是简略版题目,右边是简略版答案,不需要把题目和答案完整抄下来,所有的笔记本质上都是为了方便自己学习和复习,它不是摆设,字写的快点烂点没事的。

  许多经验贴说,真题要做两遍三遍,我不以为然。我认为只要像我这样把不懂的点都摘出来,下次复习直接看着左边简略版的题目遮住右边的答案,然后在草稿纸上算,做完这一页再看右边的答案解析,若是再错,则标记它,以后回过头来再做一遍。

  这样的真题学习方法其实针对性更强,更适合短时间高效率的提高,反复做那些第一遍就能做对的题意义真的不大。

  (4)常考题型解题思路的总结(重点)

  我刚才说了真题是最宝贵的资源,因为从历年来看啊,有些题型真的是考了又考,出卷子那帮老师的创新精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

  所以,这就要求你对常考题型做一个好的归纳总结,这份总结笔记的价值在于能引导你的解题思路,让你在做一道题的时候可以做到有条不紊。长期来看,养成这样的思维无疑对你的解题能力会有质的提高。

  下面以我自己的笔记为例,这里是对常数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做了一个归纳。同学们参考这个笔记自行归纳总结即可

  四、后期——模拟题的训练方法

  很多同学问,模拟题要不要做,这个问题其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你的目标院校难度不高,数学考个110分就够了,那你就不需要看后面的内容了,全书加真题已经足够。倘若你的目标院校难度很高,比如我考的浙大金融专硕,参考19年的情况,你起码要定135分的目标数学才能不拖后腿,那模拟题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1)用哪些模拟题

  模拟题我大概做了有80套,10月开始一直到考研前都会保持每天早上一套,

  其中包括合工大共创超越13-18年模拟题(没全部做完),李正元400题五套,张宇八套卷,汤家凤八套卷。

  共创超越的模拟卷质量很高,尤其是超越。数一数二数三都有,大家淘宝购买后自行下载然后打印出来即可。

  别的模拟卷有些同学可能不熟悉,我把图片放一下。

  李正元400题特点是计算量大,题型比较经典,解析比较详细,但题目有点老旧。

  张宇八套卷里题目略偏,有些很难想到解题思路,题型非常新颖,但解析我看得是有点难受,感觉会跳一些步骤。3小时一般做不完,但能锻炼考场心态。

  汤家凤八套卷比较贴近真题,但计算量会更大,解析也很详细,就是可能有些印刷错误。考试前几天我就是用它来模拟的,感觉题目质量蛮高。

  (2)时间与任务分配

  10月–12月,每天早上一套模拟题,雷打不动,因为数学非常依赖长久积累的手感。时间上,3小时要掐准,模拟的时候也尽量别上厕所,去跟正式考试接轨。

  因为模拟卷的难度是高于真题的,我一般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订正和整理,这导致我后期都是早上6点钟起床,一般7点-10点做完试卷,然后订正整理错题。有时间多的话就复习自己的知识点小本子和真题错题本。

  (3)错题本

  模拟题错题本的摘录参考真题即可,用来查漏补缺。只不过模拟题不用那么仔细摘,可适当放弃一些偏题怪题。

  五、培养计算能力——你真的是粗心吗

  真的不是,所有的粗心本质都是因为不熟练。你想想,你一年级的时候,九九乘法表也背不下来,4×5也要算错,你跟你妈妈说你太粗心了。到了六年级,你居然能又好又快算得出14×15,为什么?因为你练了五年的乘法表啊,早已倒背如流运用自如,你再也没法把4×5给算错。

  其实考研数学也是这个道理,计算能力不过关本质还是因为你算的少。刚做完全书那会儿,我也总是算错一些我认为是“粗心”的题目,直到后来我做完几十套模拟卷后,所谓的低级错误越来越少,这才幡然醒悟,提高计算能力的秘诀,唯手熟尔。

  相信我,没有捷径的,勤多练吧。

  六、考场实战经验

  (1)做题顺序

  我的顺序就是从头到尾直接做完。大题有些同学可能会先做线代或概率论,问题也不大,但是注意一定要养成固定的习惯,不能今天按这个顺序,明天又按另一种。

  (2)考场经历

  19年考场真题我选择题和填空题加起来做了30分钟,直到17题为止都是蛮顺利的,我以为这就是很水的一份试卷了。但从18题开始,画风突变,计算量猛增,说实话这种类型的试卷真的没怎么见到过,也是有点措手不及。那会儿每次一抬头看钟就基本过去半个小时,两道高数和线代计算量很大。高数最后一题我开始没思路,后面做完线代和概率论回过头来继续做这题,时间只剩15分钟,好在想出了解题思路,最后匆匆忙忙把它做完了。也没时间检查,差不多刚做完就交卷了,当时考完也是非常忐忑。

  (3)一点建议

  其实19年的特点是前后难度差距特别明显,这种突变要求考生有一个比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多同学做到后面心态崩了,算一道错一道。所以考场心态一定要自己去调整,一道想了五分钟都没思路的题就别去死磕了,先把后面简单的题做好,回过头来有时间继续怼它。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真的扛不住的时候可以尝试自我暗示,深呼吸等方法去缓解紧张,比如考场上我就经常会暗示自己,“我难人难,无需畏难;我易人易,不可大意。”

  暂时能想到就这些,以后会补充更新。
在线报名申请表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传10个文件